多方协同构建跨境数字治理生态 国融数字引领可信标准与合规应用创新
在全球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与数据跨境流动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广东省国融数字产业研究中心近日正式与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委员会、深圳市中品信用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小微企业信用中心、广东可信数商科技有限公司、中查(北京)认证中心及国际数字标准化协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达成战略科研合作。此次跨领域协同旨在破解跨境数字业务中的合规壁垒,构建统一可信的数字标准体系,推动跨境数字服务的安全高效应用落地。
作为深耕数字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的创新机构,国融数字产业研究中心凭借其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技术积淀,成为此次合作的核心协调方。其注册地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核心枢纽,为合作提供了衔接国内外数字资源的地理与产业优势,与各合作方形成"技术研发-行业协调-认证落地-标准互通"的完整协作链条。
合作体系中,各方分工明确且深度互补。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专业服务委员会依托其在信息产业的权威性与资源整合能力,搭建政策沟通与行业对接桥梁,结合协会在科技创新服务与成果转化领域的实践经验,推动合作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可信数商科技公司则以其在大数据服务、区块链技术及数据处理领域的核心能力为支撑,负责可信数据要素的技术验证与流通架构搭建,为标准落地提供技术底座。
中查认证中心聚焦合规审核与质量把控环节,借鉴数字认证领域"识别-保护-管理"的治理模型,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认证体系,确保跨境数据流动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国内外法规要求。国际数字标准化协会则主导跨境标准的协同互认,衔接ISO/IEC 27701等国际标准框架,推动合作形成的技术规范与全球主流标准兼容,解决不同区域间的标准壁垒问题。
此次合作已取得多项阶段性进展:在标准构建方面,联合团队参考ISO 20197-1:2024跨境数据模型理念,建立包含数据分类分级、传输加密、风险评估的三维可信数字标准体系,其中数据分类采用三级体系划分,传输加密融合国密算法SM4与AES-256双模加密技术,实现技术合规与国际兼容的双重目标。在合规应用层面,搭建跨境数字合规评估平台,通过"法律映射矩阵"整合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要求,将合规适配周期缩短40%以上。
在跨境服务场景落地中,合作体已在跨境金融开户、国际物流通关等领域形成示范应用。依托类似中新港跨境数字身份互认的技术路径,通过分布式账本与零知识证明技术,实现身份验证与数据传输的隐私保护,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提升跨境服务效率。目前相关解决方案已通过多家跨国企业测试,数据流动效率提升3倍以上,合规审计通过率达92%。
国融数字产业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对"实数融合"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通过整合产学研用及国际资源,破解了跨境数字业务中"标准不统一、合规成本高、信任难建立"的核心痛点。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可信数字标准在"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场景中的推广应用,为构建安全可控、开放包容的全球数字生态提供中国方案。
